年紀越長,我越不敢嘗試新開的餐廳,特別在父母生日或招待親友等重要的用餐前提下,更是萬萬不願貿然踏足從未光顧過的餐廳。但總有那麼一些時候,吃膩了安全牌,也會想要稍稍跨出味蕾舒適圈。
其實為了母親和父親壽宴,我幾乎跑遍了居鑾為數不多的幾間酒樓/餐廳,上次試過星源星酒家了,這次就暫不將它列為嚐鮮選項。正當我苦惱之際,一位口味刁鑽,曾任職新加坡名勝世界行政主廚的朋友表示「令他滿意的居鑾酒樓,除了128宴賓樓,只有鼎記飯店」,衝著他這句話,我不再糾結,立馬決定於新居鑾的【鼎記飯店】來置辦父親的壽宴。
【鼎記飯店】開業於2016年,主打傳統客家菜,論裝潢和口碑在居鑾市內都還算嶄新,CP值也是相當高。慎重起見,我一星期前就在朋友的陪同下,到鼎記點菜。一共點了九樣,每樣都是老闆娘親自推薦,而老闆娘一再跟我確認用餐人數與平均食量,深怕菜餚份量不足,令主人家失了顏面,無法賓主盡歡。此舉讓我感到老闆娘的專業與豪爽,我們還交流了那些尷尬窘狀的用餐經驗。
當然,老闆娘親切健談的個性,未必代表餐廳的服務一定很好。我曾致電跟老闆娘確定時間和人數,可是當天抵達時,店家似乎一點也沒有準備好座席,連椅子和座位都得自己從隔壁桌搬來調整,而桌上更是空空如也,等全部人入座了,店員才遲遲把碗碟、湯匙叉子和茶杯等遞來,重點是我們還得自己分取!
我當下有點傻眼,通常像這樣早早預定好的宴席,店家不都會按照用餐人數擺好碗筷餐具和座位嗎?我怎麼有種在餐館的環境下吃路邊煮炒的錯覺啊。菜還未上,這就已經大大扣分。
幸好,幸好,後來菜餚的份量有稍稍彌補我對服務的不滿。
·【長壽麵線】
足足有超過三十顆紅鵪鶉蛋啊!味道還行,乾爽不油膩。主要是一端上來,份量之大讓我們終於放下心來(上次被星源星傷得太深),一桌13人,每人都可以分得滿滿一小碗。
·【芥蘭炒蛋】
剁碎的芥蘭和炒蛋都吸附了黃酒,既有蔬菜清甜,又酒香四溢,我認為這是很下飯的一道菜。但出現在不配飯的宴席裡,倒顯得微微突兀了;若下次單點這道菜,絕對可以配上兩大碗白飯。
·【芥蘭帶子燴鮮菌】
我太久沒有看到這麼標準的擺盤了!這才是我熟識的「芥蘭帶子」,應該要把這張照片寄給某件酒樓看啊!
言歸正傳,可能是我今年吃太多太多帶子,所以看到帶子都有點反胃,興致缺缺。不過沒關係,其他人覺得不錯就好。而我會想跟店家建議,若是把白頭鴻喜菇換成褐頭鴻喜菇,在配色視覺上會好看很多。
·【黑醬油花肉】
九道菜中,我最愛的就是黑醬油花肉了。切成薄片的花肉被炸到酥脆,中間還保佑一點點的肉汁,可見功夫。蒜香濃郁的赤色黑醬也咸香開胃,不死咸死甜。我想,這也可以是非常棒的下酒菜吧!
·【鹹蛋奶油蝦球】
蝦子不是非常非常新鮮,肉質稍微有點綿,調味普普,在廚房置放的時間久,上桌時已經不酥了,勉強及格,總體比星源星的鹹蛋蝦球遜色一些些。
·【腐中蛋】
這道菜的名字有語病,見它菜式明明就是「蛋中腐」,怎麼反而稱為「腐中蛋」叻。據說中間半球形的蛋豆腐是店家手工製作,但其實不論是蛋豆腐或盤底蒸蛋都蒸得太過火啦,毫不滑嫩,甚至略嫌乾硬。
·【雙味雞】
一大只燒雞,兩種吃法;一邊原味燒雞,另一邊則是把雞胸切條,佐以泰式配料涼拌。泰式做法很夠味,又甜又辣,還帶有洋蔥絲的嗆。但我嚴重懷疑,廚師是不是昨晚沒睡好啊,炸雞時打了好幾個盹,一不小心就把原該是皮脆而包含肉汁的燒雞,炸得又乾又柴。(也算我運氣不好,碰上廚師失手吧)
·【泰式豬手】
愛喝酒的人,必定大愛這樣的做法!至於我就......當作不小心踩雷了吧。如果沒有沾醬,一口咬下,乾爽的豬皮下,全是爆炸式的油膩感,減肥的人千萬不要嘗試啊~~~
·【上湯海鮮魚】
不愧是招牌菜,湯汁鮮得不得了啊啊啊啊!!
蛤蜊和蘇東鋪天蓋地式將一尾不算小的紅魚完美遮蔽,三者鮮甜匯聚上湯,而薑絲既祛腥又提鮮,恰到好處的當歸把香氣和口感提升一個檔次,還可以暖胃。
唯蒸煮太久,端上桌時海鮮肉質早已老韌,美中不足,蠻可惜的。
用餐完畢,我想起朋友信誓旦旦的推薦說辭,對比這次的用餐體驗,雖不至於太糟糕,卻總似乎接連踩了幾道地雷。
不知是我的期待值太高,抑或點的菜色組合起來乾濕失衡,拿捏不當;又或許我幸運地碰上了廚師發揮不佳,火候掌控失常。
我更願意相信是後者吧。明明點菜當天,觀察其他人點的菜,色與香俱全,全是吃得津津有味。
總而言之,我應該會再來一次,點點菜單上其它最熱門和安全的菜,試試鼎記飯店真實的水平。
最後,祝我爸生日快樂啦。(好突然)
順道一提,小麥屋(The Little House Bakery)蛋糕的芋頭內陷真材實料,好!好!吃!啊!
【鼎記飯店】 Restoren Hokka Recipe
营业时间 : 10.00am-2.30pm、05.00Pm-10.00pm(每逢星期二休)
电话号码 : 07-7745033
地址 : Lot 4298 , Jln Mohd Ngalim,Kluang Baru, KLG
臉書:鼎記飯店
ABOUT THE AUTHOR
並非事事都天生自然有意義,是我們在堅持與付出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質疑與肯定,然後經過「煎熬」「糾結」「省思」,再一次又一次的捨離。終於,那些別人看來平凡無奇的、索然無味的,在你身上都凝聚成閃閃亮點,最終才產生了你專屬的意義。
0 意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