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佳原

“父愛似朝陽,母愛好連天”
居鑾開埠史上第一部手語音樂舞台劇——《父母恩重難報經》,八月三十一日及九月一日連續兩天在居鑾中華二小綜合冷氣禮堂盛大舉行三場公演。而慈濟居鑾聯絡處更是首次動員一百八十四位志工同台演繹,吸引約觀眾兩千三百位觀眾一起感念父母恩澤,將行善行孝要及時的觀念在本土社區推及更廣。
·闡釋孝道真諦 導正社會風氣
“花開花謝幾度秋,滾滾江水向東流,人間世代新換舊,唯有那父母對子女的真愛啊,天長地久至死方休。”雖然自古以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任憑時代更迭,都無法被取代,但是在風氣日益浇薄的社會,卻漸漸冷落了下來。
對此,受邀出席的上素下德法師感慨道:“現在的社會好像已經沒有道德觀念了,做父母親的過分溺愛,讓孩子沒有感覺到親情的重要,不懂怎樣去感恩。”而這個經典恰恰為年輕一辈上了一課震撼教育,把艱澀難懂的經文,轉變成人人易懂的戲劇,上演人生百態,讓觀眾返觀自照,產生共鳴,進而喚醒良知,感父母之恩,報父母之情。
·強硬脾氣把親傷 悔改子過報親恩
《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全長七十分鐘,包括《跪羊圖》,《序曲》,《因緣》,《懷胎》,《十恩》,《親情》,《子過》,《報恩》,《尾曲》,《最美的笑容》共十個曲目。在特別設計的舞檯燈光下,每個曲目環環相扣起跌宕起伏的劇情,一幕幕張力十足的橋段輪番上演,不斷敲擊著觀眾淚水的堤壩。
尤其從《懷胎》曲目層層推進到《尾曲》的劇情,叙述母亲孕那一刻起,就必须历经担忧、畏惧、慌恐,时刻记挂腹中胎儿的安危,乃至胎儿出生后,还得为种种养育问题操心烦忧,呵護子女長大成人,及至兒女已長成,種種惡行把親傷。惟妙惟肖的演繹,搭配舉手投足,剛柔並濟的手語,把觀眾帶入一段段審視過往的時空里,令不少觀眾觀眾淚水潰提,失聲抽泣。
世上的癡心父母都一樣,爲了兒女的成長,不惜將那嬌美的青春還憔顏,不管那海枯與石爛,再多的苦楚都承擔。
“我的媽媽就跟戲裏面的媽媽一樣,每一幕都很感動对我们这样含辛茹苦的没有一点怨言”母親對自己付出,好似投影在舞臺上,浮現眼前。陳麗玉坦言,自己的脾氣很強硬,常常把在外受到的怒氣發洩在母親身上,一次次地傷害母親,母親又一次次無條件包容她。年復一年,從小到大都不曾向母親道歉
陳麗玉從戲劇中看到母愛的浩瀚,也從戲劇中看見自己的過往錯誤。雙眼垂淚的她想要借著受訪的機會,隔空向母親說:“媽媽,雖然我有時對你大聲說話,發脾氣,希望妳能夠原諒我,因為當下我真控制不到脾氣,其實我心裡是很愛你的!”簡簡單單的懺悔,內含聲聲層層的感恩。陳麗玉立愿從今往後要向母親學習,無怨無悔的付出,用無邊愛和寬容來感化正值叛逆期的晚輩,小愛廣闊成大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身教延續母愛。
·演繹迴響如漣漪 層層波蕩振人心
台下的感動源自于臺上一百八十四位演繹志工,歷經超過半年的籌備和演練。要讓觀眾明白《父母恩重難報經》所要表達的意義,入經藏菩薩自己得先入戲,角色和自己融為一體,演起來方能活靈活現,逼真動人。在《尾曲》曲目中飾演失去雙親,方才懊悔不已的逆子,對慈濟志工钟詠名來說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要把整顆心投入在裏面才會有感覺,讓我最深刻的是揣摩尾曲的時候,父母離我們遠去,已經不在人世,我突然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覺。”透過演繹,體會無常,鐘詠名驚覺年邁的母親也會有離世的一天,他感恩自己一路來都明白行善行孝不能等,唯有活在當下,及時孝敬雙親,才不會讓生命留下遺憾。但並非每個人都如同鐘詠名幸運,一杯遲遲送不出的茶,是陈心梅人生中最無法彌補的缺憾。
·父母恩重難報償 一朝不孝永成憾
一向健朗的父親,一夕之間,一覺不起;而在這兩個星期之前,陳心梅的父親嚴重感冒,吩咐她泡杯熱茶,心梅卻因忙著手頭上的事,一推再推,推到了兩個星期后,那杯遲遲無法為父親奉上的茶,霎時成了她一輩子至深的悲慟。未能以茶報答父親恩情是陳心梅心中對父親最大愧疚,而第二懊悔的事情,則恰好對應《子過》曲目里的一段歌詞:“父母倚門日日望,掛心祈求兒平安,如渴思漿思見面,未報平安寢難安。”
父愛似朝陽,柔和地照耀著子女心中陰暗角落,如果早知道父親有天會突然驟逝,陳心梅說自己年輕時絕不跟朋友飆車玩樂,拿命拼搏,分分鐘命喪公路。父親眼見不忍,雖然無時無刻掛心女兒的安危,倒無從是好,不愿說穿女兒的惡行,只好天天倚靠在門扉,盼望著她倦鳥歸巢,浪女回頭。
哀哀天下父母心,誰解其中真情意?聞經觀劇雙淚垂,懺悔悲泣更哽咽,父母恩重難報償,一朝不孝永成憾。千頭萬緒,磬竹難書,陳心梅在採訪最後,緩緩說出:“只是想告訴大家說,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真的很痛很痛,所以要珍惜身邊所有的人,趕緊孝順父母!”。
·驀然回頭人不在 一聲感恩終欠缺
失去至親的痛,謝秋萍至身體會,只因她與陳心梅年輕時有著相似的經歷。
“遠離益友交損友,師長訓誨無疚,親情呼喚不悔過,爹娘心緒萬般愁”四句簡單的歌詞,字字句句皆唱入民眾謝秋萍的心坎里。中學時期(15歲)的她因結交損友成天好玩,堅持己見輟學,不顧母親及親友勸告,不久后甚至早婚生子。她任然記得當時用言語頂撞,言如利刃一刀一刀割在母親心上,母親身軀倚窗扉,徒留傷心淚的情景。
謝秋萍自小與父親聚少離多,直至自己快要成婚的那段時期,父親才從國外拖著身患淋巴癌的病驅回鄉接受治療。僅僅十個月的時間,是謝秋萍這輩子與父親相處最長,也是最煎熬的日子,眼睜睜地看著父親日復一日飽受病苦折磨,為人子女的她心中滿是不捨,知曉父生病是為子勞成疾,若不是要讓妻兒過上安穩生活,父親何必四處奔波,疲於工作,搞得病苦纏身?!儘管如此,因為承傳東方人的含蓄和害羞,謝秋萍還是未能在父親病逝之前好好地擁抱父親,跟父親表達感恩之意。
回憶乍現,戲劇也在上演,演員一聲悲壯的呐喊,把秋萍濕透的雙眸拉回現實。舞台劇來到尾聲,偌大的臺上僅剩空搖椅前後搖擺,跌跪在地上的演員握緊雙拳,重重地捶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這一幕最能詮釋謝秋萍的心境:“如果還有機會,我真的很想很想抱著爸爸,跟他說一聲,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但是,都已經來不及……”
·父母恩重常憶念 及時行孝報親恩
《父母恩重難報經》云:“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意即:若是有人,左邊肩膀擔著父親,右邊肩膀擔著母親,背上竹簍,徒步爬涉須彌山,直到肩膀被磨得皮開肉綻,骨現髓流,血流沒踝,如實輾轉千百劫中,猶不能報答完浩瀚深重的父母恩啊!
烏鴉能反補,羔羊知跪乳,父母的恩情高比天,即使枯了筆,乾了硯,再多的文字都難全,試問天下多少負恩兒,迷途能知返,思親孝親淚漣漣!如此盪氣迴腸的劇情,博來全場觀眾如雷掌聲,是為演出者喝彩,也是為自己的感動化成澎湃掌聲!乍聽下就像呼喚天下兒女“莫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三場公演,圓滿落幕。臺上演的,是臺下許多人的遺憾與警惕;臺下看的,則是臺上苦練半年的圓滿。證嚴上人慈示:“感念父母宏恩,珍惜生命的來源,以父母所賜的身軀,為社會人群付出,才是報答親恩。”
《最美的笑容》悠揚響起,全體演繹志工跟隨旋律面向民眾,揮揮手,道感恩,舞檯燈光漸漸熄滅,一張張因感恩而歡喜的最美笑容一一映現,眼眶里泛著瑩瑩淚光,視線模糊卻照亮了人性光輝,恍若一股暖流,徐徐在淡漠孝道的社會中,緩緩湧出。
【圖解:節奏快速且攝心的報恩手語表演獲得許多掌聲的肯定。】
【圖解:演绎人員近二百人 !】
【圖解:當天的演繹人員表演得惟妙惟肖】
【圖解:不少民眾被感人的劇情感動,流下眼淚】
【圖解:多樣變化的燈光音響加强了戲劇的視覺效果】
【圖解:當天的演繹人員表演得惟妙惟肖】
【圖解:三埸演出吸引了约二千三百位民眾前往覌賞. 幾乎埸埸座滿.】
【圖解:全體演繹人員在台上謝幕時,觀眾們感動得起立鼓掌】
ABOUT THE AUTHOR
並非事事都天生自然有意義,是我們在堅持與付出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質疑與肯定,然後經過「煎熬」「糾結」「省思」,再一次又一次的捨離。終於,那些別人看來平凡無奇的、索然無味的,在你身上都凝聚成閃閃亮點,最終才產生了你專屬的意義。
0 意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