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鑾慈少結業禮 青青幼苗長成樹


週日,2011年 11月 27日 【何佳原/居鑾報導】

居鑾慈少舉辦結業禮,家長被邀觀禮。孩子們呈獻手語、展露各才藝,還組成“康康螞蟻團”拯救地球。當初內向躲於人後的孩子,現在自信地站在人前,家長們喜見孩子的成長。

图解:在“康康螞蟻團”素食響應中,慈少從一百餐蔬食開始,漸漸減低對肉食的欲望。圖為其中一組慈少,因為吃超過一百餐蔬食而獲得結緣品,以示鼓勵。【攝影:劉寶聆】

居鑾第九屆慈濟青少年團(簡稱:慈少)結業禮,於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在聯絡處會所圓滿落幕,家長亦被邀請觀禮。
自七月開始慈少馬不停蹄地準備,手語從選歌到隊型排練,都展現出和合互協的精神。這次節目的策劃及籌備工作皆由慈少學長和畢業學長來承擔,課務隊輔志工從旁指導,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經過兩個月籌備,終於在當晚近百人面前展現,慈少家長似參加嘉年華,興致勃勃地期待孩子們站上舞台,呈獻五十分鐘的手語與才藝表演。

◎ 展現各才藝 宛如懇親會

每個人都說八O後及九O後的年輕人是跨世紀的一代、最幸福。可是處在全球化及網絡資訊普及化的大環境下,他們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相對更大。“在迎對種種困難時,是誰即使受傷,也能揮著翅膀飛越過人生海洋?又是誰面對種種困難,還是能以廣闊的心胸原諒傷害自己的人?”打頭陣的布施組慈少以活潑有趣的隊型,用手語呈獻《我的名字叫勇敢》告訴大家答案。
智慧組的慈少呈獻《你打開我的眼睛》的手語,感恩一路以來為他們指引方向、點亮前途的父母、師長,乃至一切幫助過他們的人們。並且由衷地說聲,感恩大家“打開我的眼睛,讓我遙望更遠的風景……”隨著上場是禪定組的慈少,表演《綠葉成蔭》歌曲,講述一棵小小的幼苗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長成一棵綠葉成蔭的茁壯大樹,給需要的人一個地方乘涼歇腳。因為得到溫馨的關愛,所以想為需要的人做更多事情!
“愛,可以一毛不拔般吝嗇,也可以無私奉獻,擴大到無邊無際的碧海藍天,驅趕每一個人的憂愁,如清流滋潤進心裡。”精進組的慈少亦不落人後,與大家一同相約《愛在碧海藍天》。末了,慈少學長團以澎湃的心情呈獻《別害怕去夢想》這首歌,喚醒所有人的赤子之心。
除了手語之外,平日深藏不露的慈少還帶來各種才藝表演,如餘音繞梁的吉他伴唱《晴天》、柔情四溢的鋼琴演奏《夢中的婚禮》、《暮光之城》、逗趣的《相聲》、嘆為觀止的扯鈴表演等。每種才藝演出都是慈少用心準備,讓居鑾慈濟負責人王成耀直呼“好像懇親晚會一樣!”。

◎ 康康螞蟻團 減低葷食欲

今年是慈濟的大懺悔年,證嚴上人呼籲大眾虔誠齋戒懺悔,善念共振,消弭災難。這股齋戒風也在居鑾慈少團刮起。三月開課生活營,課務組成立“康康螞蟻團”活動,意義即人心健康,地球才會健康,我們要像螞蟻扛大餅一樣,扛起心靈環保與地球環保的責任。希望慈少從一百餐蔬食開始,漸漸減低對肉食的欲望,身體力行做環保,把環保融入日常生活中。
白駒過隙,歷經九個月,“康康螞蟻團”活動共募得七千六百五十七餐素,成功減少五千九百七十二點四六公斤的碳排放量,相等於挽救一棵四十歲的樹、及十二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如此傲人成果,慈少一點一滴的累積,再次證明了螞蟻雄兵堅毅的力量,這樣的成果成為居鑾慈少團的驕人的足跡。

◎ 自信站人前 真情撫苦難

古人說“依賢義不恐,近暴自當窮。”意思是親近賢明的人,能讓我們感覺踏實安穩,不惶恐;接近殘暴的人,卻會使我們陷入困厄窘境。不少家長聞慈濟大愛無私的清譽而來,彷彿把慈濟當成裝修工廠,希望可以讓孩子有一番改造。承擔慈少課務的志工何佳原在心得分享環節輕鬆指出,往往與母親吵架,母親問他“參加慈濟這樣久,到底學到什麼?”他立即回答“學到很多,可是沒有做到的很多!”惹得家長哄堂大笑。佳原還鼓勵慈少及家長多參與訪視志工,真實去撫慰他人苦難比坐在教室聽課更能體會眾生之苦。
偶爾,部份新進慈少難免排斥這些課程,因為犧牲了他們寶貴的睡眠時間,但參加之後便深深愛上這充滿朝氣的團體,更主動向父母要求明年繼續參加!談起今年是第一年參加慈少團的杜韞智,父親杜振添臉上滿是笑容。他說,慈濟的教育讓女兒比同年齡的人處事更成熟,讓父母安心。他還透露,韞智明年將應對初中評估考試(PMR),但她還是選擇繼續參加慈少,向父母保證絕不影響成績,深得父母歡喜。於是,夫妻倆決定把另兩位兒女送來慈少團,接觸慈濟獨特的教育方式。
慈少李晨浠從小性格內向,凡事躲人身後,今天的她,自信地站在人前,鋼琴演奏《夢中的婚禮》,還和同組慈少一起用手語表演《綠葉成蔭》, 母親鄔麗婷看到女兒有這樣的改變感到欣慰,她感恩隊輔爸爸媽媽的用心,讓內向的晨浠,活得更有自信。
九年來,慈少團愛的教育滋潤了許多叛逆期急躁浮動的心,猶如在一畝畝尚未開發的心田撒下美善的種子。今年逢上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SPM)的陳奕敏,人雖無法抽空來到結業禮現場,但她將感恩化作一封信,信中提到進入叛逆期的她,性格火爆,學業與人際關係皆不如意,對親友的勸告忠言逆耳,但是慈少課讓她學會了凡事先“靜”後“思”,自愛愛人,令人無不歡喜,尤其是奕敏的隊輔爸爸媽媽,更是聊慰無比。


慈少課務隊輔用心地準備每一堂慈少課,讓學員每次都收穫滿滿,感動無數大德把孩子送到慈少團,新生反應熱烈,舊生更踴躍參與。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煙花縱使再燦爛、總有熄滅的時候;結業禮來到尾聲,感恩之情說不完,沒有所謂的驪歌,也沒有憂傷情緒。結束未必真的結束,很有可能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當晚無論是家長,慈少或是工作人員,彼此用祝福取代不捨,用滿心歡喜取代淚水,共同約定明年見!

图解:慈少在結業典禮上呈獻手語,那是自七月開始,他們馬不停蹄地準備,只為在結業禮呈獻得最好。【攝影:劉寶聆】

图解:慈少家長杜振添夫婦(右一、二)深感欣慰也感恩慈濟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女兒有所改變,也決定將另兩位兒女送來參加明年的慈少團。【攝影:劉寶聆】

Share this:

ABOUT THE AUTHOR

並非事事都天生自然有意義,是我們在堅持與付出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質疑與肯定,然後經過「煎熬」「糾結」「省思」,再一次又一次的捨離。終於,那些別人看來平凡無奇的、索然無味的,在你身上都凝聚成閃閃亮點,最終才產生了你專屬的意義。

0 意見:

发表评论

/ .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