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鑾浴佛典禮 廣邀菩薩成菩提

居鑾浴佛典禮 廣邀菩薩成菩提

週日,2013年 5月 12日 【何佳原/居鑾報導】



慈濟居鑾聯絡處突破以往,首次排出菩提葉的浴佛圖形,參與的志工也創下了歷年來新高。勸素組組長陳華森廣結善緣,一呼百應,平時載送的學生和親友都義不容辭來幫忙向會眾勸素!

圖解:居鑾慈濟浴佛典禮,首次由一百五十四位志工,慈少和大德,排出菩提葉隊形,盡顯和齊之美。【攝影:廖昌豪】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這天對全球慈濟人而言,也是“佛誕日”與“全球慈濟日”。因此在2013年5月12日,慈濟居鑾聯絡處與全球三十六個國家地區,同步舉辦浴佛典禮;所有志工總動員,假中華二小雨蓋籃球場,帶領近七百位民眾一同感念佛恩,父母恩及眾生恩。
◎ 身兼重擔無畏懼 自在度人顯願力
今年,居鑾慈濟志工突破以往,首次排出一百五十四人的菩提葉隊形。共有兩百二十位志工,除了身在菩提葉隊形,也遍布在各工作崗位,創下了歷年來新高。
活動總協調葉志偉坦言,居鑾聯絡處舉辦浴佛典禮長達十二年,每年都很嚮往像慈濟各據點一樣排出浩大莊嚴的浴佛隊形,但礙於志工人數少,且毫無經驗,不敢“貿然行動”。
任何事情都是從一個決心,一顆種子開始。今年,志工下定決心,發願要號召一百五十四人組成菩提葉隊形,藉此無聲說法、和氣之美震懾人心。
“發願很容易,做出來很困難,尤其是在邀約菩薩這一部份,畢竟我們沒做過這樣的嘗試,志工人數也沒有這麼多!”葉志偉回想當初困難重重,可是他並沒有想過放棄,因為他堅信“一生無量”理念,只要有一個人發心,就能影響另一個人,如是展轉,乃至無量。
各人習性不同,邀約之道也因人而異。葉志偉說,社區志工在招募過程中,若遇年輕人就得先和他們打成一片,再解說以此殊勝因緣為父母祈福,若遇年長者便得向長輩分享浴佛種種殊勝功德能迴向法界,為子孫祈福等;若遇不同宗教者,則邀約體驗各個宗教的包容性。
◎ 善念譬如一種子 百千萬億從它生
“我很欽佩一位志工,他承擔起勸素組組長的工作,十二位組員,超過一半是他找來的!”葉志偉口中連連讚歎的這個人便是活動當天,勸素組組長陳華森。
證嚴法師悲憫貧苦,創立慈濟世界,實現“慈悲為懷,濟世救人”之宏願,早在十多年前,就深深地震撼了一次偶然機遇接觸慈濟的陳華森。
“我原本很自私,以為自己一個人好就好,當我看見上人一個弱女子能為眾生做這麼多事,我才發現我這麼強壯有什麼理由推辭?”從事校車司機的陳華森說起當初往事,紅了眼眶,心中仍然激動。
佛心師志,師志己志;從那時開始,陳華森利用載送學生上下學間中五個小時的空檔,積極到老人院,孤兒院,殘智障院等服務,為這些社會福利機構維修傢具電器,水電等設施。
“因為要累積愛的存款嘛!別人有需要幫忙的時候儘量去幫。”陳華森笑說:“因為平時很努力去廣結善緣,所以這次我的學生和親友都義不容辭來幫忙向會眾勸素!”他說,就連勸素區的文宣資料也是太太與女兒上網搜尋設計。
眾人配合,一呼百應,這分貼心,讓陳華森感到溫馨,深刻地體會到平常默默耕耘的付出,竟然也能在無形間影響到身旁的人。
◎ 眾緣和合展道氣 虔誠示現大菩提
浴佛典禮中一百五十四人的菩提葉隊形,在人人發心、眾緣和合下圓滿成就。已經是第三次蒞臨慈濟浴佛典禮的智達法師看見志工的發心,認為每個人代表著一顆菩提心,每個人都是菩提葉的一分子。
“我剛剛看到菩提葉裡有幾位年長的志工,排出這麼美的菩提葉給民眾看,真的很感動。”第一次參與浴佛的民眾熊美蓮說道。
隊伍中最年長的是七十六高齡的莫英奎阿嬤。她的兒子去年意外往生,生活頓失重心;後來主動找到慈濟新邦令金環保站,把失去兒子的哀慟轉化為對地球環境的關心。
這次的浴佛隊形練習期間,英奎阿嬤幾乎每場都到。“這麼有意義的事情,絕對不可以少我一個!一定是佛菩薩有保佑,讓我站立一個小時也不會腳痛。”另一位譚露明阿嬤說:“我們的體力比年輕人還好叻!誰敢說我老,我就跟他賽跑!”
譚露明阿嬤已經七十三歲了,喜歡熱鬧,落力參與讓菩提葉成形,呈現最好的一面。“就算我還剩一點點力,我都要用來幫助人,何樂而不為!” 譚阿嬤想繼續走在慈濟路上,接引更多人一起做好事,耕福田。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身繞佛,心繞法,剛結束乳癌化療療程的王慧玲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場浴佛彩排和練習,把繞佛繞法當復健。她表示:“我是佛教徒,佛教的活動當然有義務要參加;有時候會很累,但是一想到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馬上就不累了!”病過也痛過,曾在生死邊緣徘徊,她更要守“志”不動。浴佛當下,她願佛陀護佑一切眾生離諸病苦,不要再有人跟自己一樣受苦了。
浴佛典禮歷時近一個小時,全體會眾禮讚宇宙大覺者,慶祝佛誕在人間。“供香湯”洗滌煩惱塵埃,祈願法水甘霖滋潤慧命;“供燈燭”照亮心中無明,祈願佛光照耀自性三寶;“供花香”心靈之香漸瀰漫,祈願德香、法香芬芳人間。
“佛陀啊,我們祈禱千萬聲,我們心願千萬層,聲聲層層慈濟情,層層聲聲上人心”透過《誠心祈三願》,善念共振,直達天庭,人心共鳴,菩提林立,但願人間處處是道場,人人皆是大菩薩。



圖解:志工陳華森勇於承擔勸素組組長,落力向民眾宣導素食的重要。【攝影:劉寶聆】


圖解:會場設有供燈區,讓民眾點燈祈福。【攝影:廖昌豪】


圖解:現場有少數行動不便的長者,在家人和志工協助下,完成浴佛儀式,同沐在佛恩中 。
【攝影:徐國鴻】


圖解:七十六高齡的莫慶奎阿嬤,是浴佛隊形中最年長的一位。她不擔心自己的體力,堅信做好事就有佛菩薩護持! 【攝影:吳運福】


圖解:不久前剛結束乳癌化療的慈濟會員王慧玲,堅持參與浴佛彩排和練習,忘卻自身病苦。
【攝影:吳運福】

Share this:

ABOUT THE AUTHOR

並非事事都天生自然有意義,是我們在堅持與付出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質疑與肯定,然後經過「煎熬」「糾結」「省思」,再一次又一次的捨離。終於,那些別人看來平凡無奇的、索然無味的,在你身上都凝聚成閃閃亮點,最終才產生了你專屬的意義。

0 意見:

发表评论

/ . 熱門文章 . /